【攝影入門】相機品牌生存指南 1 絕對主觀分析品牌間的分別
【攝影入門】相機品牌生存指南 1 絕對主觀分析品牌間的分別

相機品牌生存指南 1
在這個「人人都是攝影師」的時代,選相機品牌就像選咖啡:
有人追求效率,有人沉迷儀式感,有人只是為了logo發限動。
本文將揭開各品牌的「人設秘辛」,讓你秒懂為何富士用戶總在咖啡廳擺拍,而索尼玩家常對著菜單罵髒話。
放心,絕對主觀~
小編G::第一集先講一些大眾品牌,小眾一點的下次再聊
一、Canon:攝影界的麥當勞,點套餐絕不出錯
人設標籤:
穩重老好人、婚禮攝影師的最後防線、媽媽認證的「大廠牌」。
核心技能:
鏡頭群多到能填海,從「阿公級」EF鏡到「網紅款」RF鏡,總有一顆讓你分期到哭。
螢幕色彩自帶美顏,拍人像直出能讓客戶閉嘴付錢。
暗黑真相:
微單對焦比尼康快,但死忠粉會說「我們要的是人情味」。
型號命名像摩斯密碼(R5、R6、R3?其實是老闆擲骰子定的)。
適合對象:
相信「大就是美」的保守派,以及需要向長輩解釋「這牌子很專業」的社畜。
小編G:我的第一台相機就是白色的Canon 200D II,好美
二、Nikon:星巴克中杯型匠人,堅信「小眾即優越」
人設標籤:
硬核風光佬、理工科男友、暗光環境自虐狂。
核心技能:
動態範圍強到能從死黑中挖出細節,彷彿相機裡住了個PS大神。
機身握感像健身房啞鈴,練出攝影師的麒麟臂。
暗黑真相:
拍人像膚色偏黃?他們會說「這叫還原真實,是你螢幕有問題」。
Z系列微單很香,但老粉還在懷念F6底片機的「黃金年代」。
適合對象:
爬山背三腳架的硬漢,以及想用「我玩尼康」暗示自己很專業的假文青。
小編G:Nikon 沒有用過,只聽說可以吸引男生看
三、Sony:相機界的特斯拉,參數控的極樂天堂
人設標籤:
科技狂信徒、參數魔人、Vlog神器推銷員。
核心技能:
菜單系統複雜如飛航控制面板,成功篩選出真・科技宅。
對焦快到能鎖定蒼蠅的複眼,眼控對焦讓模特懷疑自己沒化妝。
暗黑真相:
螢幕色彩像過期罐頭,但用戶會說「我都拍RAW檔後製啦」。
鏡頭貴到懷疑人生,副廠Sigma成了救世主。
適合對象:
相信「未來是微單的」的革新派,以及想用A7RV嚇哭佳能用戶的叛逆仔。
小編G:sony的部分可以問問小編H,不要問我 哈哈哈哈
四、Fujifilm:濾鏡界的GUCCI,文青錢包收割機
人設標籤:
菲林復古控、咖啡廳擺拍大師、厭世色調製造機。
核心技能:
內建「Classic Neg」濾鏡,讓數位照片秒變「我爸年輕時拍的」。
機身外型復古到能當穿搭單品,快門聲比網美指甲還清脆。
暗黑真相:
對焦?「我們追求的是慢活美學。」
X卡口鏡頭越出越貴,但粉絲會自我說服:「這顆焦外有詩意」。
適合對象:
IG排版強迫症患者,以及相信「器材越復古,人生越文青」的濾鏡信徒。
小編G:現在就是在用富士的XT-5,我最愛富士,富士最愛我。
如果你對攝影、拍攝、菲林有興趣,並且想更深入了解 。歡迎追蹤我們「傻瓜機DUMBCAM 」一起了解更多攝影知識 !